勿陷“慣性思維”泥潭
以舊觀念舊模式應對新問題新形勢,前行的腳步必然會受到阻滯。能否打破格式化、套路化的慣性思維,關鍵就看能不能以問題為導向、一切從實際出發。
一根小柱子、一截細鏈子,緣何能拴得住千斤重的大象?原來,大象幼年時被馴象人用鐵鏈綁在柱子上,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擺脫;隨著時間的推移,小象逐漸把順從當作習慣,雖然長大后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束縛,但它早已失去了擁抱自然的意愿。可以說,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鐵鏈,而是長久以來的慣性思維。
“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,便是最差的主人”。經過實踐檢驗的習慣,能減少從無到有的探索成本,讓人們少走彎路,提高效率。但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說:妨礙人們創新的最大障礙,并不是未知的東西,而是已知的東西。如果習慣了已有的方法、停止了對創新的探索,個體就容易被捆住手腳、滋生惰性,導致思想上的不求甚解和行動上的路徑依賴。尤其當環境發生改變時,如果仍然墨守成規,以舊觀念舊模式應對新問題新形勢,前行的腳步必然會受到阻滯。
被慣性思維主導,以線性邏輯或單一視角看待復雜的事物,其實是片面的、靜止的、僵化的。馬謖一意孤行,因堅持“居高臨下,以一當十”的教條而痛失街亭;蘇軾只看到菊花敢與秋霜鏖戰,便主觀認為“秋花不似春花落”,殊不知“黃花也可遍地金”。認識與實踐的過程,有時需要較長的時間。如果以為“一招鮮吃遍天”、拿舊瓶裝新酒,很容易造成以點代面、以偏概全的謬誤。也正因此,統攬事物發展的全過程,以辯證的思維、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,才能避免陷入“慣性思維”的泥潭。
慣性思維常常躲藏在人們身后,非經認真省察難以擺脫?,F實中,一些黨員干部無視具體實際,把所有“慣例”都當玉律,奉所有“經驗”都為圭臬?;蚴菦Q策不深入實際,全憑主觀經驗“拍腦袋”;或是調研走“規定路線”,看“盆景式”典型;或是推動工作全憑開會發文,狠抓落實就要檢查評比……不關心工作落實實際效果,不顧及群眾反響究竟如何,因循“老皇歷”,慣守“舊套路”,流于表象、疏于本質、惰于思考、怠于實踐,長此以往,只會裹足不前、落后于人。而歸根結底,也還是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在作祟。
“遠飛者當換其新羽,善筑者先清其舊基”。安徽小崗村村民邁開“分田到戶”的第一步,深圳蛇口工業區成為對外開放的第一塊前沿陣地,河北雄安新區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……回望改革開放40年,我們形成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解放思想。今天改革開放再出發,能否打破格式化、套路化的慣性思維,關鍵就看能不能以問題為導向、一切從實際出發。面向未來,既應著眼現實,不唯上、不唯書,沖著問題去、對著問題改,從不可為中尋得可為,從熟視無睹中窺見機遇;又當勇于破除自我設限,善于革新方式方法,主動來一場思想上的革命,像鷹一樣換羽振翅、像蝶一樣破繭成長。
解放思想,堪稱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。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、敢為人先的銳氣,沖破慣性思維,不為傳統所拘、不為定勢所累、不為經驗所縛,我們定能聚合更多改革新動能。
2021年6月03日星期四
[大家風范編輯上傳]